2020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拉动消费回升,支持文化、旅游等服务业恢复发展。文旅行业要疫后回暖,湖南目前实施的措施效果如何?下一步该怎么做?
腾讯·大湘网、潇湘晨报、红网全国两会报道组特别邀请了湖南省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钟永德,从政策扶持、行业自救、人才培养等方面解读湖南文旅行业回暖之路。
采访实录
报道组: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里,总理提出要拉动消费回升,支持文化、旅游等服务业恢复发展。今年,湖南的张家界、常德桃花源、长沙县等地发放了文旅消费券拉动消费。您觉得发放消费券的形式如何,效果怎么样?该怎么做?
钟永德:如果没有疫情,消费券能起到很好的作用。浙江省委政研室曾经做过研究,政府每发10元旅游消费券,就可以带动近300元的消费。但是在目前的疫情背景下,发放文旅消费券会有一点小小的问题。跨省跨境旅游暂不恢复的大前提下,文旅消费券更像是城市周边休闲体验券,消费人群圈定在本省乃至本市区域,效果不大;对于依赖外省客源的景区,消费券的作用要打折;对于真正有旅游诉求的人,不会为了几百块钱去秒杀获取消费券。
要拉动消费,政府应该实行更加实效的措施,对于文旅企业的救助,尤其是终端企业、小微型企业的救助,来保证这个领域的充分就业,通过就业使得社会财富增长。其实很简单,人们有钱,都愿意出游。
报道组:受疫情影响,湖南文旅行业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冬天。现在湖南文旅行业全面复工,湖南也通过网约湘游、线上预约制度等形式助力复苏,您认为,文旅行业要疫后回暖,结合互联网,湖南下一步该怎么做?
钟永德:互联网是个好东西。我来自高校,这几个月,我一直在做网红上网课。截止到5月8日,全国1454所高校103多万教师在上网课,开出了107万门课程,23亿多人次在上网课。互联网已经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对于旅游也是一样, OTA在线旅行社、线上旅游平台等“互联网+旅游”的形式,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的便利。在这个不能出行的疫情背景下,文旅行业可以利用互联网,维持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热度,展开提前销售和优惠活动锁定客户群。
旅游是一个诗与远方的行业,而对于诗与远方,全人类都向往的。疫情是暂时的,总有一天,我们可以恢复正常生活。这个时候,我们在互联网上埋下的伏笔,将助推湖南旅游行业的复苏和繁荣。
报道组:我们还了解到,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,湖南全省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39万,针对今年就业难的现状,您认为,在培养旅游人才队伍方面,我们应该做哪些调整?
钟永德:在今年两会的政府报告里,提出要新增900万的就业岗位。现在,政府启动了西部计划、新西部大开发、事业单位扩招计划、新基建等,这些政府的政策都能对这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利好消息。对于文旅专业的毕业生,我建议改变就业观念。第一,要往西部地区、基层地区深入;第二,跨界跨行就业;第三,积极响应政策号召,参加政府的各种就业计划。
至于未来的人才培养,我们要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规律进行调整。比如智慧旅游、在线旅游,这些大数据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影响,在课程体系、知识结构和能力方面,我们已经做了调整。这种调整,不像农业产业种植品种一年一换,人才培养是百年大计,紧跟时代发展趋势,尊重行业发展规律,是我们高校应该做的。
(潇湘晨报、红网、腾讯大湘网全国两会报道组,肖凌/文 任峰磊/视频 陈勇/摄影)